
編者對幾十個制藥項目案例的研究及好幾個制藥項目的獨立規劃操作總結如下:
制藥根據功能及規模大致可分為:制藥車間、研發車間(研發實驗室)、質檢質控車間(質檢中心實驗室)
制藥廠主要可分為六種(引用360百科制藥廠):
① 抗生素廠
這種制藥廠非常重視菌種選育,采用發酵技術生產所需要的抗生素,然后采用高效而經濟的分離提純工藝制取成品,除提供商品原料藥外,也有自行分裝生產抗生素粉針劑以及水針劑、片劑、膠囊劑等。一般還配有淀粉和葡萄糖車間,以提供價格便宜、質量好的培養基原料。有些大廠配有所需溶劑和離子交換樹脂的生產車間。抗生素廠的發酵罐容量(m3),一般為100~130,最大的為300,并由電子計算機集中控制生產。中國一般為50~60,最大的100。壓縮空氣的滅菌采用新工藝,發酵培養基的消毒趨向采用連續、高效、節能的設備。
② 化學合成藥廠
生產時一般采用搪玻璃反應罐,大型的容量(m3)3~5,中型的1~2,小型的0.1~0.5,常用的配套設備有:常壓或高真空蒸餾裝置、離心機、壓濾機。此外還有高壓反應釜、固定床或流化床、氣相反應裝置、液相催化反應裝置以及離子交換柱等。
③ 制劑廠
按生物藥劑學和物理藥劑學原理,在化學原料藥中加入適當的制劑輔料,加工制成各種劑型的藥品。有的也生產植物化學藥或化學合成藥,自產自用。
④ 生物化學制藥廠
中國的生物化學制藥廠絕大多數附屬于肉類聯合加工廠,作為一個綜合利用牲畜臟器生產藥品的車間,經濟合理地利用其新鮮臟器資源,提取出特定的有效成分,并制成合適的藥物制劑。除了一般的針劑、糖衣片、膠囊、糖漿等劑型外,對一些在水溶液中穩定性差的物質,常采用冷凍干燥設備制成凍干粉針劑。
⑤ 副產藥品的工廠
如糖廠利用其廢糖蜜發酵生產干酵母,或進一步加工生產核苷酸類藥品。
⑥ 中藥廠
中國一些著名的中藥廠都是在前店后廠形式的手工作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余的中藥廠大多數都是50年代以來建立的。中藥廠的生產是從中藥材開始,按照中醫理論和傳統工藝、加工炮制、生產可以直接服用的傳統中成藥,或現代劑型的針劑、片劑、沖劑、顆粒劑、栓劑、氣霧劑等。由于中藥廠的原料屬農副業產品,大多是一年一收,體積大,易發霉變質,其產品特別是蜜丸、膏劑,也易**變質或生蟲、長螨。因此,中藥廠十分重視原料、產品貯存中的防霉、防蟲工作。近年來,由于采用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如密閉粉碎機、高效提取設備、膜式蒸發器、噴霧干燥器以及程控包衣機等,大大改善了生產條件和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
在做這些
實驗室規劃前先了解客戶需求,了解生產產品類別,了解生產實驗流程,了解場地情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實驗室(車間)。總之,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制藥廠,我們都必須嚴格遵循GMP等**規范,做到科學嚴謹符合現代化發展的實驗室,助推科研實驗走向成功。
按我個人的習慣,在拿到新的制藥實驗室項目時,先了解其公司(事業單位)的性質,從側面了解實驗室承擔的的用途,有些客戶不一定表達得清楚他的需求,我們要從他各方面去盡可能地獲取項目信息,這個獲取信息特別重要,決定你的想法即設計的方向,這個是所有
實驗室設計前的準備工作不限于制藥。當然這些都是有潛規則的,很多時候設計不能直接和甲方直接溝通。編者和很多平面規劃設計師交流時,他們遇到很多銷售傳達信息時要么不完整要么就是曲解或斷章取義甲方的需求,從而導致整個設計方向把握不準。獲取信息方面點到為止,個人習慣不一樣,我就不細說了,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獲取信息的渠道。
然后設計各個通道及方向,一般我們按三個流向走,人流,物流,污物流。通道流向我個人是先確定出入口位置,出入口位置怎么確定?一般人流出入口肯定是在辦公那邊的(如廠房還承擔辦公功能時),物流肯定要方便貨物進出,一般大樓都有特定的貨物通道,如果在樓層有電梯一般貨梯那邊肯定就是作為物流出入口了,如果廠房那就是裝卸貨平臺那邊作為物流出入口方向。
了解新建或改造項目的規模,從而大致可以劃分各個區域的大小。分區如果是做平面規劃的應該是很清楚的了,無非就是以那幾個原則去劃分。我個人習慣是先劃分實驗區和辦公區,再普通實驗區和潔凈實驗區,然后是干區和濕區、普通區和儀器區等。
分完區之后是細分房間,根據你功能區承擔的工作任務去分隔各個房間大小,根據分區大小合理調整房間,有些區域小的,房間很多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合并,而有些區域很大,卻沒有幾個房間,那我們也根據需要適當拆分。
功能房間出來之后,整個實驗室平面設計基本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核驗檢查的一步了,這一步你會很清楚你這個設計做的好不好,你自己是感覺得出來的。很多做平面規劃的設計師就只管做,做完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就生搬硬套,畢竟現在公司只要不是新成立的有的是圖紙讓你套,這種沒有靈魂的設計也真的很服氣。本人認為有東西給到參考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這個項目是沒做過的呢?沒有相似案例呢?你拿什么去套?真的見得太多那些萬能不變的東西拿去糊弄甲方。好了,其他不多說。整個平面出來之后,個人是從三個流向去走一遍整個流程,人從入口進去后結合實驗操作流程,看看能不能走得順暢,人物污是否有交叉或沖突,如若沒有沖突,流向分明合理,那基本上可以作為初稿去面見甲方了。(不熟悉的必須先讀規范)
以上就是個人做制藥的一些感悟,感謝耐心閱讀。(當然有很多都是通用的,不限于制藥,做什么都是有通性的,理解透徹對做任何行業
實驗室設計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