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曹妃甸區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簽約,在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科研教學試驗基地。
雙方決定在曹妃甸濕地規劃設計保護區4號地復合型鳥類棲息地和雙龍河西岸鷺鳥繁殖保護地進行生態系統地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正旺教授表示:“北師大將從各個方面對曹妃甸的鳥類資源的分布、格局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對水位和水鳥之間的關系將開展深度的專項研究。”
北師大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重點實驗室還將依托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管理處鳥類馴養救助中心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實習基地,開展鳥類教學研究,共同就鳥類生態學、濕地生態價值和經濟社會價值進行調查研究。雙方還將共同研究制定鳥類救助規范及鳥類馴養救助中心日常運營管理規范,并且對鳥類馴養救助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共同規劃設計濕地和鳥類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來,曹妃甸下大力改善濕地生態環境,成就了曹妃甸濕地“萬鳥翔集、鶴舞鷗鳴,魚翔淺底,蟬噪蛙鳴”的景象,而這一景象更是吸引了從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目光,北師大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團隊就是其中之一。張正旺教授表示:“曹妃甸在濕地保護方面有非常好的想法。曹妃甸濕地著力打造鷺鳥的繁殖地、鸻鷸(hengyu)類的鳥類重要繁殖地和東方白鸛的重要的中間停歇地,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這些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我們愿意在這個方面做相關的研究,為我們保護實現這個目標提供科學的依據。”
據資料統計,曹妃甸濕地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其中野生植物238種,魚類124種,甲殼類49種,軟體動物63種,昆蟲286種,鳥類335種。曹妃甸濕地也是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和棲息場所,每年云集到濕地的鳥有數十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