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空調系統,特別是空調箱,是一種良好的細菌繁殖溫床,但只要它破壞或消除細菌的繁殖條件,抑制或減少室內細菌的發生,并切斷空調系統中的所有潛在的污染傳輸路線,就可以消除所有滋生細菌的可能性。實驗室建設裝修、無菌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必須保證人身安全、環境安全、廢棄物安全和樣本安全,能長期而安全地運行,同時還為需要實驗室工作人員提供一個舒適、而良好的工作環境。實驗室裝修不同級別的層流手術室其空氣潔凈度標準不同,例如國內標準I級層流手術室的標準為潔凈度5級,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 顆。II級層流手術室的標準為潔凈度6級,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顆。III級層流手術室的標準為潔凈度7級,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2顆。依次類推。這不同于傳統的思想:解決微生物污染不是滅菌或滅菌的方法,但不允許產生微生物污染。
因此,無菌空間應被視為控制整個過程的控制體,包括設施,環境,材料和人員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是操作本身。為了消除微生物污染在整個過程中的所有隱患,它符合微生物控制的原則,為無菌環境控制提供更有效的保護。整個過程控制應包括進入控制體之前的控制,進入控制體后的控制,以及退出控制體后的控制。
進入控制體前,對人員、設備、材料進行嚴格消毒后進入控制體,并采用生物凈化技術對空氣進行有效過濾和消毒,確保進入控制體的空氣無菌、無塵。由于無菌空間內有許多種源,所以空間外的污染空間會隨時隨地滲透。為了保持空間的無菌狀態,后控制的重點應該是空間的污染和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的交叉污染。
對此,可通過采取生物潔凈技術綜合措施,如合理建筑布局、規劃人流物流、消除發菌源的二次污染,降低交叉污染的隱患;設置氣閘或緩沖、整個區域的梯度壓差的控制,徹底阻止室外污染進入的可能;依靠室內氣流技術,用大量低速空氣以所需要的流型(亂流或單向流),稀釋(或擠排)室內的所有發菌等,有效地維持無菌空間。退出后控制同樣重要,如加強清潔、清場與處理等管理。只有及時將所有污物、廢物等清出,并進行妥善處理,才有可能維持無菌空間及保護環境。